绩效审计全面入粤
备受关注的绩效审计将在广东得以大幅度的推广。
本报记者8月10日从广东省审计厅获悉,在该厅的力推下,广东将把绩效审计融入财政、金融、企业、环境资
源等专业审计中,“重点监督领导关注、群众关心、社会影响广、投资额大的项目使用财政资金的绩效情况,促进
效益提高”。
广东省审计厅厅长蓝佛安7月28日在向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所作《关于2008年度省级预算执行
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》,更让各界对于绩效审计进入核心机关普遍给予期待。
蓝佛安表示,财政资金绩效是发挥审计“免疫系统”功能的重要体现。今年的《审计工作报告》体现了绩效审计
理念,各项审计都关注了绩效问题。
如在省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,突出反映3个部门存在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率低,有些财政资金长时间闲置的问
题;在环境保护资金审计中,反映环境保护项目建设总体进展缓慢,部分项目未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和发挥效益
的问题;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审计中,反映大部分县(市)2007年当年基金结余率偏高,医疗补助资金
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问题;在财政决算审计中,反映部分市存在财政有偿借款未能如期收回等问题。
“这些问题的存在,说明部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,财政资金绩效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,
需要通过深化改革,完善管理和加强科学管理等途径,逐步加以解决。”蓝佛安表示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本报记者了解到,接下来,广东还将探索建立风险导向型和绩效导向型审计管理模式,重点关
注宏观政策落实情况以及有关体制障碍、制度缺陷、管理漏洞等问题,“注重反映带有普遍性、倾向性的问题,推
动完善有关机制,健全各项制度”。
而对于各界广为关注的资源、环保领域资金投入的安全方面,广东将加强对土地流转、资源利用、污染治理、
生态保护等方面财政资金的审计,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。
“现在各地都在提‘两型(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)社会’建设,审计手段的介入,将会使得这个工作更具有震
慑性的保障。”一位业内人士对此解读。
不仅如此,广东省审计厅近日出台的《关于做好新时期审计工作积极服务科学发展的意见》还提出,要把全部
政府性财政资金纳入预算审计范围,以“树立‘大财政’理念”。
上述人士表示,只有全面把握预算执行总体情况,方能反映全局的财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。